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,以下是主要内容:
相关法规标准:
主要遵循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》《实验室设计和建设规范》《实验室设施和设备安全规范》等。
①选址与布局
选址:
应选清洁安静、光线充足、通风良好处,远离生活区、锅炉房与交通要道,且方便检验,与生产加工车间有一定距离。
布局:
通常由准备室、灭菌室、无菌室、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等组成,也可根据实际分为细菌实验室、理化实验室、办公室等。
无菌实验室应有内、外两间(内间无菌室,外间缓冲室),内间面积不小于5㎡,外间不小于2㎡,高2.5m以下,内间设拉门,外间门也宜用拉门,且分隔墙或隔扇上开小窗作传递物品通道,还应设通气窗。
②环境控制:
温度:一般保持在20-25℃。
湿度:通常控制在40%-60%。
通风:设置适当通风系统,保证空气新鲜清洁,通风系统需个性化设计。
空气洁净度:部分区域如无菌室有较高要求,可能需达到10万级、1万级或更高洁净级别。
光照:照度一般在300-500lx左右。
③设备配置:
通用设备:有培养箱、冰箱、显微镜、衡器等,其品质和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。
灭菌设备:灭菌室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、烘箱等。
无菌室设备:内外室装紫外灯(一般30W),内室紫外灯距地面2m,外室可在中央,内室还有工作台、接种工具等,外室有专用工作服等物品。
④安全防护
门禁系统:设置门禁控制人员进出。
个人防护装备:配备实验室服、手套、护目镜等。
消防设施:配备适当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。
化学品管理:化学品妥善管理储存,分类储存、标识清晰、定期检查。
微生物样品管理:防止意外泄露和交叉感染。
⑤建筑结构与材料
建筑结构:布局合理紧凑,隔断、门窗密封性好。
材料:板材、地面、门窗等应无害无毒、不易生锈,方便清洗、抗菌、耐高温等。